人机交互中的系统反应时间研究(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个体因素:人机交互中的核心是人,个体的变化是用户态度形成和行为倾向的核心[29]。个体耐心程度、个性化特征、情绪状态以及任务融入程度等方面的
个体因素:人机交互中的核心是人,个体的变化是用户态度形成和行为倾向的核心[29]。个体耐心程度、个性化特征、情绪状态以及任务融入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影响着用户对等待时间的感知。Durrande-Moreau和Usunier将等待体验中的不耐烦分为被动不耐烦和主动不耐烦[2]。被动不耐烦的个体仅仅感觉等待时间较久,而主动不耐烦的被试对延迟有着恒常的监视,由于等待产生的急躁会影响他们对等待的客观感受,更多的感受到压力并随时准备放弃等待。因此,主动不耐烦的个体比被动不耐烦的或有耐心的个体对等待的反应更消极。个体的个性化特征,比如年龄、受教育程度也会影响被试对时间的感知。研究表明,年龄较小、受教育程度较少的被试对等待时间的耐心更少,有较少上网体验的个体耐心也更差[30];性别差异也会影响个体感知等待时间,以往研究认为女性对延迟时间更不敏感,对等待更有耐心[31]。
长时延迟会引起用户的消极情绪,反过来,用户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PWT,积极情绪导致时间低估,消极情绪引起时间的高估。根据数量估计理论,情绪觉醒的程度会影响个体对延迟时间的容忍性和时间估计[32],人在疲劳困倦状态下,觉醒程度下降,对时间的容忍性也随之降低。Gorn等利用颜色诱发的积极情绪降低了用户对下载延迟的敏感性,并提高了对网页的评价[27],而诱发焦虑情绪则导致了对时间的高估[33]。此外,人们在经历恐怖事件时的时间感知会变慢[34],虽然Amer和Johnson认为视频填充反馈使被试感知的等待时间更短,等待体验更良好[10],但若是给被试呈现恐怖视频刺激对被试的PWT有怎样的影响呢?这需要未来研究深入进行讨论。此外,用户对任务的融入程度越高与感知等待时间之间呈负相关,与网页搜索程度呈积极相关[26]。这是因为当个体的努力程度与任务难度相匹配时,个体会产生心流体验,从而达到一种“无时间”的状态。因此,任务融入程度高的用户对等待的消极反应会减弱,放弃行为会减少。
Luo,Wang,Han和Zeng建立了在线用户感知等待时间模型,该模型提出分散对时间信息的注意(客观因素)、用户的专注沉浸以及诱发良好情绪(主观因素)都可以降低感知等待时间,从而提高对网页的评价[35]。未来研究可以从主观因素角度切入,充分探讨时间人格是否对SRT的有不同的感知,从而完善该模型。
4研究展望
学术界对影响人机交互中系统反应时间及其导致的行为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未来研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4.1 用户对任务的期待对PWT的影响
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用户的PWT比AWT更有研究价值。以往研究表明脱机状态下SRT影响了用户的行为,近期研究也表明长时SRT也会导致被试放弃网页的行为。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电子经济在人们生活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模拟上网情境研究SRT和PWT对用户行为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用户上网往往与自身偏好、目标或动机有关,比如男性上网偏好游戏而女性偏好购物[36],那么不同性别的群体进行不同偏好的实验任务时,对SRT是否有着不同的感知呢?这需要未来的研究来回答。
4.2 影响用户PWT的影响因素探索
前文提到,影响PWT的主要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是指等待界面反馈的设计:虽然很多研究表明使用恰当的反馈,可以降低用户的PWT,产生愉快的体验,但这并不是绝对的[11]。进度条的不同呈现方式也可以不同程度地调节用户的感知等待时间[37]。未来研究可以考虑结合2种或2种以上的反馈方式,比如进度条和不同频率的音调结合,是不是可以更好地改善用户的PWT呢?主观因素是与用户自身相关的因素,目前很少有研究从用户角度入手:采用大数据,研究不同文化背景或时间人格的个体是否对系统等待时间有不同的感知,可以指导界面设计者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人格特点甚至不同行事风格的用户进行私人化订制的上网体验。在当今追求个性化的时代,符合个体特点的上网体验亟需制定和建立,这将成为未来系统界面设计的发展趋势。
4.3 优化用户上网体验
文章来源:《中国电子商务》 网址: http://www.zgdzswzz.cn/qikandaodu/2021/0322/1238.html
上一篇:汽车电子后视镜专利技术分析
下一篇:浅析我国电子商务面临的伦理挑战与对策